正文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784章

正文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784章

王霖笑吟吟点点头:“朕此来,一为探病,二为与伴山公说些事。”

……

王霖在张魁家停留接近一个时辰,两人具体谈了什么,外人不知,即便张家门口依旧有数百举子迟迟停留不去。

但随后就传出了一个令天下读书人为之欢呼雀跃的消息。

其一,经大儒张魁、程远景、周子宴等进谏,皇帝恩准,因大燕皇朝新立,将于今年秋加恩科会试、殿试,为选拔人才充实朝廷和地方衙门,进士员额将不少于1000人。

其二,进士殿试,皆不黜落。三甲五榜,上榜者皆为天子门生。

其三,经认定,寒门举子在京会试、殿试期间的食宿开支,由皇帝内库承担。中进士者,皇帝还将赠予议程。

整个京师朝野为之震动。随后,也必将举国沸腾。

宋朝大幅增加了科举录取名额,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仅进士一科取人近万名,平均每年达四百五十余人。

与之相比,唐朝总共取进士总数才六千多人。

不过宋仁宗对进士名额做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四百人。

如此加恩科,且将恩科录取员额扩大到1000人以上,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讲,无疑将成为最大的福音、恩赐,将有更多的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走进官场。

而大怂王朝的科举取士是相当费钱的。

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士在科举及第者中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并非贫苦农民出身。科举所需的经济开支,不是一般百姓所能负担。

王霖以皇帝内库资助寒门士子科举,显然会引发各地穷苦读书人的感恩戴德。

三措并举,新生的大燕皇朝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归拢读书人之心,即便日后大燕并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会大大降低士族对大燕和对大燕皇帝的排斥之心。

当然,这样的恩科和扩大录取员额,不能常态化。否则,将会带来另外一个极端的问题,官僚系统的庞大臃肿,冗官问题。

消息传到内阁中枢李纲等人那里,李纲明白这定然是皇帝通过张魁等当世大儒传递给士林,所为何来不言自明。

目前,大燕皇朝新立,又经金人两次南侵,百废待兴,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员都出现了大面积空额。

再加上王霖所图甚大,日后若光复燕云,也势必会需要大量的地方官充实燕云十六州。

所以加恩科和扩大录取名额,实际是今年的当务之急。

顺势拿来作为收买人心的策略,只能说明王霖的人情练达和帝王心术。

吴敏轻叹一声,冲李纲拱手道:“李相,皇上真乃一代明君,宏图伟略,非我等所及。”

郭志舜也兴奋道:“古往今来,哪有君王肯以皇帝内库、自己掏钱资助寒门士子科举者?此科为大燕新立恩科,来京参加会试者人数将会暴增,怕不会扩至近万人,其中寒门举子至少半数,如此靡费巨大,也得亏皇上舍得。”

黄岐善笑了起来:“前宋皇室留给今上的内库,那日皇上曾与老夫戏言,说还不如他的燕王府库宽裕。仅此一科,皇上怕是就要倾其所有来资助寒门举子,功德甚大。”

李纲缓缓点头:“今上登基称帝以来,不选秀,不兴土木,不盖宫室,精简用度开支,其俭朴,历朝历代无君主可及。老朽窃以为,此位今上与历朝历代君主最大不同,雄心壮志,大道为公,心中怀有家国百姓,心胸气魄谋略胆识世所罕见,我大燕子民自此有福矣。”

李纲又肃然道:“后日今上将御驾亲征,再临河北,甚至北伐燕云。我等内阁当殚精竭虑,谋求朝廷安宁,此外,东南财赋必不能断,大军辎重军饷万不可轻忽。”

李纲望向郭志舜,眸色深邃。

郭志舜面色一肃,躬身道:“某绝不敢误国事!”

就在此时,王霖率武松自张魁家返,驾临燕青婚宴现场,与在场军中军将和锦衣卫属官共饮,直至傍晚,大醉而归。

第462章 大燕复兴元年六月底。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一再延迟,但在这一日,大燕皇帝王霖终于在即皇帝位后首次御驾亲征。

一如上次亲征河北,因皇帝将要长期坐镇河北,随驾出征的当然会有照顾皇帝起居的相应内眷及宫廷人员。

花蕊、扈三娘、梁红玉作为在职军将自然要一同前往,这自不细说。

虽然朝臣反复上奏,以花蕊三女的皇妃尊贵之身再入军中为将,亲临战阵已不合礼制,但大燕军队设有女军,王霖坚持之下,朝臣也是无可奈何。

除花蕊三女外,随王霖奔赴河北的还有萧夺里赖、耶律余里衍,朱涟和宋氏双姝。

耶律南仙母子早在王霖出征的前一日率西夏使团和护驾兵马悄然返回,经陕陇归西夏。

本来韩嫣议定的结果还有赵福金和崇德相随伴驾,但因赵福金和崇德几乎同时有了身孕,只得作罢。

朝廷新设军机处,随驾参赞军机,设军机大臣若干人,目前只有张浚、岳飞、马扩和韩庭四人。

军机处所属又有从朝廷六部和各衙门抽调的文武属员数十人。

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微缩版的小朝廷。

而军机处就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小中枢。

辰时一刻。

皇城明德门外,礼炮齐鸣。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